每一天,有不同的景,景包含了光線,有些時候,想把清晨拍的有藍藍的色溫,就微調設定為曝光不足,又想要將一天活力的早餐拍得很好吃,那就調亮點,營造出溫暖的感覺。
光線是如此的巧妙,若是,當我們的眼睛一直處在常態的模式下看東西,影像就沒有什麼特別或不同的色溫的變化。所以,為什麼,我們要早日脫離自動模式,讓我們的影像更有張力的去表現心中的想法,當清晨來時,我們如何以柔和的色調去表現日出,或是,在夕陽西下時我們又如何以陽剛的氣勢表現出與眾不同的影像,這些都是自動模式下所無法感受也做不出來的改變。
光,有方向性,逆光是其中之一,它的角度位置剛好是在相機的前方,但中間則有個被攝體。也就是說,站在這中間的人或物體,前面是相機,背後是光源。逆光的光源照射方向是由人的背後照過來,背後是強光,自然形成臉部或是整個正面都是暗處,在細節消失的狀態下呈現黑色的輪廓。
逆光首要的就是曝光的控制,如果,在逆光下,要呈現臉部的亮光,此時就要以反光板或閃光燈補光,反之,是要呈現剪影的輪廓方式,就無需補光,就是所謂是在曝光不足的情形下,刻意做出的剪影藝術。
2015/北投溫泉
f/4,1/60秒,ISO 200,17mm
逆光的情形,就是我們透過景觀窗看見光芒耀眼,
此時,建築物的背後有顆太陽,
這樣的情形下,非常容易拍到建築物是暗的,
我開了大光圈,1/60秒快門速度,ISO 200,
這樣的曝光組合,也無須調整ISO值,
也可以逆光拍出夢幻的古蹟建築。
2015/近松山彩虹橋
f/22,1/2秒,ISO 100,EV-2,21mm
我是以剪影的方式拍出光的暗色調,
如果,這張是以自動方式呈現的話,
就只淪為常態的夕陽落日,橋會過度曝光,
像這樣的方式,不會只拍幾張,
都會刻意去變化特殊的表現,
小光圈則要使用三腳架喔!
wen-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相機的測光模式是為了讓我們拍照的時候,取得更準確的曝光值。我們需要了解每個測光模式,並清楚的知道它所測量的範圍,這樣我們才能設定曝光,進而拍出理想中的影像。測光模式其運算法則分為以下四種 :
一.權衡式測光,或稱評價測光、矩陣測光、分區測光,
二.局部測光,
三.重點測光,又稱為點測光,
四.中央偏重平均測光。
權衡式測光
攝於2015,測光模式/權衡式曝光
權衡式測光,或稱評價測光、矩陣測光、分區測光。這個測光模式是將拍攝的影像,切成許多區塊,相機會將各區測得的結果與資料庫進行分析比對,自動計算出最適合的整體曝光。這個模式計算非常精密,適用於許多場景,如,拍攝風景、人像、追蹤攝影、連拍等等,但是,現場光線反差不宜過大,不然,權衡式測光會給予特別亮處及暗處補光比重增加,那就影響曝光值得偏差了。
局部測光
攝於2015,測光模式/局部測光
局部測光,佔整個影像的中央點向外擴散10%的範圍,也就是當影像兩邊的光線太多時,可以使用這樣的測光模式。相對的,在中央兩旁就會被忽略計算曝光值,因此,當拍攝主體周遭過於明亮時,或有逆光情形,使用這模式測光,比較可以獲得正確的曝光值。
重點測光
攝於2015,測光模式/重點測光
重點測光,又稱為點測光。這個測光模式比樓上的局部測光範圍更小,也就是由影像主體中央向外擴散2%~5%,而且,僅以測量範圍決定曝光,其餘的範圍是不受測光。點測光,顧名思義就是以中央一小塊的亮度決定曝光值,所以,點對地方是很重要的,主體以外太亮或太暗,都會造成曝光偏差。謹慎選擇測光區域,才能避免曝光失誤喔!
中央偏重平均測光
攝於2015,測光模式/中央重點平均測光
中央偏重平均測光,是取影像中央範圍作為測光基準,比重既然位於中央,周圍就不一定有良好的曝光效果,其特色是用於拍攝主體中央範圍的明亮度。拍人物或小狗都很適合。
完全理解測光模式,拍照時徹底運用,
才會拍出正確曝光和關鍵性的設定。
最近,一直在寫攝影術語Terminlogy這個標籤,卻完全沒有知覺誤植一個英文字,俠義之士 Dear Harry-Diesel 拔刀破解,終於重見光明,非常謝謝喔!另外,術語之外的攝影觀念就放在文字串燒裏頭。發表新文章的內文多半在前幾日會出現靈感大綱,接下來就要去取材來燃燒~~喔,是實驗啦!最難的是要拍成功,要有順序的拍好,回家看的時候,才知道哪張是用了哪個模式,有時,找相片花時間,文章塗塗改改也花時間,畢竟,攝影理論有時是硬道理,又必須用簡單的方式寫出大家看得懂的邏輯道理,因此,常弄到三更半夜不可自拔。最後,還是希望大家都一起早睡,熊貓眼不好看啦,謝謝好友Kuokuo的關心,這兩天有早點睡了,嗯,注意,出門拍照別忘記穿長褲,帶萬金油啊,我被咬的好慘~小黑蚊幹的。
wen-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曝光,像進入一間暗室,推開了門光便進入屋內,此時,進光量多與寡,我們的眼睛就可以清楚的看見屋內的擺設,是否適當的曝光就是我們所期望的影像效果。
所謂曝光,就是指影像的整體照明度。相機內的感光元件,是負責收集光線資訊的,當光線通過鏡頭達到「感光元件」時,所產生的影像,我們稱之為曝光。
影響曝光的是感光度,ISO設定的數值就直接影響數位相機感光元件對於光的敏銳度。當感光度數值低、高時,相機感光的能力就有弱與強的分別了。
相機是透過鏡頭上的「光圈」洞口,自由的改變大小洞口進入的光線,光圈值越大,洞口進光量越小,這就是小光圈,它為了獲得適當的曝光量,就必須延長曝光時間,這就是運用到「快門速度」,因此,快門、光圈、感光度ISO,便是影響曝光重要的三元素。
A組兩張照片
是當進光量多與少所造成的影響
2015攝於桃鶯博物館 / 適當曝光
2015攝於桃鶯博物館 / 曝光過度
B組兩張照片,透過適當的計算
當ISO感光值固定,變化光圈和快門的曝光組合
2015我的小樹 / ISO400,f/13,1/20秒
B組兩張照片為了讓各位分辨得更清楚,
在光圈值分別以f/13和f/2.8來做對照,
當小光圈時進光量少,快門自動會延長曝光時間,
主要是為了得到適當的曝光,讓影像清晰。
2015我的小樹 / ISO400,f/2.8,1/500秒
不同的曝光組合,所呈現的影像皆有所不同,
當大光圈時進光量多,此刻快門速度變快,
互補之後,得到適當的曝光。
C組兩張照片,透過適當的計算
當光圈值固定,快門與ISO值是變動的曝光組合
2015攝於IKEA / f2.8,1/60秒,ISO200
大光圈進光量多,所得到的快門速度,
是在被攝主體上得到適當的曝光。
2015攝於IKEA / f2.8,1/30秒,ISO250
當我希望這張比上一張更明亮時,
增加50的ISO,為ISO 250,
快門也增加了一倍的曝光量。
構圖是王道,曝光就是大學問,
藉由上面幾張相片,我們得知曝光的三要素,
可以千變萬化,各位要依據現場的環境,
來做調整快門、光圈、感光度ISO的組合。
兩天來一直找不到溪瀑和車軌拍攝,
這兩種的曝光組合也是絕妙拍檔,
希望有機會可以再分享。謝謝大家!
wen-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
景深是指對焦點的位置,前後面的清晰範圍。
光圈越大,焦點前後位置都是模糊的,
景深是較短的 ;
光圈越小,焦點前後的清晰範圍越大,
景深較長的。
例如,要拍5個人,使用光圈f/5.6,
他們必須要站在同一條橫線上,
這焦點平面上拍出的影像人物是清晰的。
如果有人一前一後所站的位置不同,
最前面和最後面的人看起來影像會較模糊。
另外,焦點平面前清晰的範圍,稱為前景深;
焦點平面後清晰的範圍,稱為後景深。
以上就是對於景深的控制。
最後,要說感光元件的大小,
也是影響景深效果表現的,
還有鏡頭焦距、光圈大小、
拍攝時的距離等等都會影響。
接下來看這兩張照片
當光圈值一樣時,因對焦點不同,
則產生前後、景深明顯不同
2015/5當光圈值一樣,對焦點在那葉子上時,
則造成前景清晰,後景模糊。
2015/5這張光圈值和上面那張影像是一樣的,
但是,對焦點是移到後面的水壺上,
不在葉子上喔,此時,後景深就變清晰了。
這是不是很神奇的變化啊 !
wen-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影像講求光影,是靈魂也是構成攝影的藝術。
數位相機裡,控制光影的三劍客,就是
「快門」、「光圈」、「ISO」。
今天在快門這個主題裡,
我們適合用快門(TV)做什麼呢 ?
拍,好動的小朋友,及拍
您家的毛小孩或是瀑布流水等等。
快門除了控制感光元件曝光時間的長與短,
同時,更展現動態與靜態的視覺之美,
這就是令人開始讚嘆的視覺藝術了。
快門秒速度,可由30秒到1/8000秒等等,
例如,拍小狗跑著,快門就會在1/125以上。
另外,有「B快門」,則不受限制時間,
例如,拍星軌的軌跡就會連續曝幾十分鐘。
來看兩張相片的差異性
2015攝於士林新兒童樂園,快門速度1/125秒
這是一般速度,可以讓木馬區在靜止狀態
2015攝於新兒童樂園,快門速度是0.7秒
此時,旋轉木馬出現了轉動的軌跡喔
包括,附近的人,跟著糊化了
2015攝於軍艦岩,快門速度2秒
這是最常見表現涓絲水流的技法
同樣是拍溪水,為何他拍的與我不同 ?
拍照前要思考的就是,要怎麼拍。
祝福大家,天天進步 !
wen-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ISO值是什麼 ? 就是,「高感度」。
ISO值,25、50是屬於低感度,
100、200是中感度,
400、800是高感度,
1600、3200、4000、6400是超高感度。
ISO設為自動時,是為了拍照的靈活度,
有些人會忽略使用EV值這個功能,
雖然,要手動控制,卻也體會了,
ISO自動並不是完全控制曝光量的。
ISO運用在幾個地方,
高階機子,皆需要外接閃燈,
若無閃燈時,拉高ISO將光圈加大,
也能幸運地拍下昏暗的景物。
慢速快門則是拍出涓絲般的水流,
先將光圈縮小,須選擇較低的ISO,
室內燈光不夠要配合閃燈以高ISO拍照。
日光下,請用200ISO來拍,
漸進可拍晨昏,爾後是夜景。
最後,請不要害怕使用超高ISO,
若有雜訊出現,也有除雜訊的軟體可用。
總比因為太低的ISO,容易造成影像模糊。
以下4張是用各階ISO實拍的結果
2015/5攝於虎頭山環保公園,ISO,1600
2015/5攝於虎頭山環保公園,ISO,800
2015/5攝於虎頭山環保公園,ISO,400
2015/5攝於虎頭山環保公園,ISO,200
以上所有相片固定使用M模式,
光圈f22,30秒曝光,焦距40mm
要真心體會就要用心練習!
wen-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要談ISO之前,要先來談EV值的使用。
無論,是使用A、S、P、M模式拍攝,
都可以控制曝光值。
當我們在光圈模式下,ISO設自動時,
光圈遇到強光,會讓曝光量過曝,
這時候,EV值就很好用。
這種曝光補償機制,修正範圍介於,
-3EV~+3EV,有些相機則增減值更大。
EV值,就是曝光補償的技巧,
主觀的判斷,讓相機增加光量或減光。
以下五張,可以看出EV值的恆定加減

2015/5當EV值是0的時候,是最初曝光影像。
2015/5我覺得增加一格EV+1,會亮一些。
2015/5現在是EV+2的曝光值,會不會覺得太亮了?
2015/5我降到EV值為-1,哇,真的暗下來了。
2015/5,哎呀,EV-2的情況下,影像黑黑的了!
玩爛相機吧,開始自由自在玩曝光嚕!
wen-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2015/5攝於虎頭山 f2.8
(各位看見背景是模糊的嗎 ? 對焦範圍較小。)
上回我們開啟了迷人的「光圈」術語,
「Av」的模式,又稱為,「光圈先決模式」。
光圈 f2.8 的進光量較大,
當光圈孔徑開得很大的時候,對焦範圍會比較小,
光圈 f22 的進光量較小,
若光圈孔徑開得很小的時候,對焦範圍會比較大。

2015/5攝於虎頭山 f22
(這張背景就很清楚,對焦範圍比較大。)
光圈的角色粉重要,可以調整亮度與對焦的範圍,
這就是術語中的「景深」。
上面這兩張照片,對焦點都在大黃花上,
卻因光圈大小產生對焦範圍的不同,
您喜歡哪一種風格呢 ?
這是各位在拍攝時,所必須要思考的。
用Av模式,不至於拍得黑黑的,如果進光量太少,
相機就會變更快門速度,當快門變慢時,
就容易發生手震的問題。
拍人像或拍花時,試試看「光圈先決模式」吧 !
wen-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攝於2015/5人像外拍,麻豆是沛沛,大光圈 f4
光圈是控制進入相機的光量多與少,
同時,改變主角背後模糊與清晰的狀態。
光圈符號以 f 來表示,
數值由大光圈f1、f1.4 ~ 小光圈f22、f32。
在相機上,要切換到光圈先決模式(Av),
光圈功能主要是控制曝光量以及控制景深。
上面的照片是用大光圈f4,對焦點是在麻豆身上,
會造成焦點清楚,麻豆前後則是模糊的情況,
反過來說,若是用f22小光圈,就全部都會清晰。
影響景深有三個因素如下:
1.對焦離主體越近(遠),景深越淺(深)。
2.光圈大,景深淺,光圈小,景深越深。
3.鏡頭焦距越短(長),景深則深(淺),如
廣角鏡頭景深較深,望遠鏡頭景深較淺。
另外,光圈控制曝光量與景深之外,
它對於飽和度與清晰層度上都有影響,
理想光圈級數為f8及上下兩個級數。
好,請各位試試看,
光圈造成的影像變化和品質有何不同。
wen-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