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鐵道文化之旅 (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三義勝興車站建於日據初期(1908年)、全長約23公里的舊山線鐵路,聯結了苗栗縣三義以及台中縣后里,在當時擁有多項台灣第一的紀錄,包括了:台灣鐵路最彎、最陡、最高火車站、最長鐵橋。它穿過九座隧道、跨躍三座橋樑,一路上峰巒疊翠、湖水蕩漾、田園連綿、農家處處,再加上現存最古老的勝興火車站、鐵路橋樑中的極品龍騰斷橋,因此有所謂:「山線風光甲縱貫,斷橋之美甲山線」的美稱。

為了縮短三義到泰安兩端火車等候的時間,1906年,日本政府在此地設置了「十六份新號場」,主要作為調度之用,之後為了運輸大湖等地的山產,才轉為客運火車站,民國47年則正式以所在地的勝興村為站名。信號場初建時,當時的阿里山森林鐵路(起源於1905年、完工於1911年)還未興建完工,因此海拔402.326公尺的本站,被列為台灣鐵路的最高點,並立碑為記,至今還可以在站前看見這塊紀念碑。 雖然民國87年的9月23日,勝興車站正式畫下了句點,火車不在駛進,但關於它的回憶卻仍舊留在每一個三義人的心中,尤其是火車迷總愛不遠千里而來,欣賞樸實無華的木造結構體,對著廊柱上的八卦和尖矛圖騰指指點點,原來這兩個造型都是為了避邪之用,用來震住關刀山的九虎,以保行車安全,不管你是否相信,來此可得仔細瞧瞧囉!

苗栗三義龍騰村(舊名魚藤坪)的斷橋,初建完工時,是當時台灣鐵道路海拔最高、跨距最大(61公尺)的橋樑。歷經2次大地震,以及最近的921地震,雖然只剩下拱型橋柱,但在許多人心目中,卻依舊是「台灣鐵路藝術的極品」。相傳日本人在施工之前極為審慎,不但經過仔細的設計和規畫,也相當注重每個細節,為了就近把關每塊磚塊的品質,還在附近蓋了一座磚窯廠,嚴格掌控所有流程,因此,至今連斷橋的殘磚,也被稱為極品呢!客家委員會

鯉魚潭鐵橋:又稱「內社川鐵橋」,位於鯉魚潭水庫的後池堰,北端連接六號隧道;南端連接七號隧道。橋樑在1935年的震災中一度毀壞;因兩端緊鄰隧道,於是在原地重建新橋墩,並改成下承式花樑。1970年代進行鐵路電氣化工程時,橋的兩端運用降低枕木厚度及挖除隧道頂一小塊的方式,騰出空間架設電車線。維基百科

前往舊山線景點請開車前往:

1.中山高三義交流道下(苗130線轉台13線再轉苗130線接深水農路)即到達勝興車站。

2.勝興車站可下車四處小吃林立好熱鬧,並前往隧道內走走,假日人潮擁擠。

3.離開後往前約5公里就可以看見龍騰斷橋,請找停車位,可至下床溪流過小吊橋,看另外一座斷橋(過去是相連一起)。

4.再開車沿路前進5公里,就可到鯉魚潭水庫。

舊山線龍騰斷橋

                    2014/7攝於勝興車站        

舊山線/龍騰斷橋  

                    有名的龍騰斷橋 

舊山線/鯉魚潭水庫

                                                                                                                 鯉魚潭水庫真是壯觀啊

舊山線/鯉魚潭拱橋

                                                                                                                 火車快飛啊鯉魚潭拱橋

 

          

  

 

文章標籤

wen-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此地區昔日為台灣與中國貿易船隻停泊的海港,

因海港邊曾建有貿易公司的工寮,故地名稱為「公司寮」,

今日「漁港」龍港則位於後龍溪出海口的北岸,

有海防部隊於此駐守。

龍港站位於後龍溪出海口的南岸,1922年10月11日海線通車時,

站名公司寮驛,

民國41年12月1日改稱龍港站,原為三等站,

60年7月15日改為簡易站,由後龍站管理。

74年7月1日復為三等站,75年6月1日再改為甲種簡易站,

80年6月22日改為招呼站,

仍由後龍站管理。台灣鐵路管理局

龍港車站一個招呼站,除了約1小時有班區間車往返南北之外,

其他對號列車都沒有停留此站,

建議,坐莒光列車至前一站後龍車站下車,再轉乘至龍港車站較為方便。

這個小港口,可以沿著鐵道旁看看古老的磚塊房舍,5分鐘步行即可到達海邊,

在晨間與退潮時間總會有採蚵(牡蠣)的婦人在岸邊或水中央工作,

現在,正接近肥美豐收期。

聽老一輩的人說,當地人較少來採蚵,多數是外地人來這裡採蚵。

小地方來了就下去走走,看看螃蟹在石縫之間躲藏,

以及一大群海蟑螂四處逃竄,

並且在泥巴堆裡,看見大大小小的彈塗魚跳啊跳。

請穿布鞋喔,都是石頭以及蚌殼黏在石頭上,很銳利要避免跌倒,

潮濕和黃石頭容易有青苔附著,行走時要穩定前進。這裡,很令我難忘。

總是,在等黃昏來,這海線風景就屬黃昏最美。

鐵道文化之旅  

2014/7龍港車站/公司寮 阿嬤在挖牡蠣

龍港車站公司寮  

是誰把我的蚵肉給挖走了

龍港車站公司寮  

這裡的小螃蟹還算很大隻喔,花色很多

龍港車站  

我遲遲不肯走,就在等黃昏的到來

文章標籤

wen-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竹南站是一等站,連結著西部幹線的山與海,至彰化站為止,像似橢圓形的軌道,因此,竹南站是個很重要的轉搭站,我們要搭往南下了列車經由海線者,就必須由竹南站做起點。

西部幹線的海線第一站是談文站,它是一個最小的招呼站,這裡沒有站長收票賣票,也沒有廁所喔,只要注意安全,在月台上可以拍拍火車。

像這樣的小站,多半一小時會有一班區間車經過,注意時刻表是下車時要特別查看清楚的一件事。無論,是使用悠悠卡或是一卡通等,都必須到其他站補票並做消磁的動作。

日據時代1908年縱貫線(海線未完成前並無台中線之名稱,而是稱為縱貫線)通車時,竹南=彰化間海岸線鐵道尚未誕生,為改善縱貫線山線路段運輸瓶頸,西部海線鐵路於大正8年(西元1919年)開始動工,翌年清水=王田路段先行完工,直至1922年10月11日才全線通車營運,從此海線正式取代台中線成為縱貫線。當時興建的海線古老木造車站,包含談文、大山、新埔、日南、追分等站,簡易標準形式的站房設計,概以日式木造為主體,其建築風格皆十分近似,如不等斜三角形屋頂、Y字形廊柱環列、入口雙木並立、屋頂側邊圓形之牛眼窗及夯土牆(以竹條橫直編織成牆面的內部支撐附著結構,再用泥土和米糠混合塗抹)構造等特色,讓海線鐵路益顯古意盎然,近幾年來,這些木造車站吸引不少鐵道迷造訪,連婚紗業者也絡繹前來。台灣鐵路管理局

談文站是一個古蹟車站,也是欣賞稻浪滾滾,又具優雅寧靜的小鄉鎮,來走走,看那一望無際的稻田與海線風情。

 

談文站稻浪滾滾 

 2014拍攝於談文站,站前廣闊的稻田

談文站稻浪滾滾  

正午時分,有位阿貝在田間施肥

談文站稻浪滾滾  

談文田野風情多迷人

文章標籤

wen-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內灣線是一條由臺灣鐵路管理局所經營、橫跨新竹縣與新竹市的鐵路支線。內灣線最初興建目的為石灰泥業及林產開發,並兼辦客運;但為了配合台灣高鐵新竹車站的設立與台鐵捷運化政策,而在2007年至2011年之間進行了路線修改與設施升級。改線後的內灣線可分為兩個主要路段,其中新竹至竹中之間為電氣化且短站距的捷運化路線,竹中至內灣則保持原本非電氣化傳統鐵路支線的營運風格。維基百科。

背包客搭台鐵路線:

1.請搭乘台鐵至北新竹站(南下在新竹站的前一站下車) 轉乘往六家線列車,要換月台喔,需事先查詢列車時刻表避免空等太久。

2.北新竹往六家線會經過,千家站及新莊站,請在竹中站下車並換月台及列車,1A處搭往內灣線列車。

3.由竹中站沿途會經過上員、榮華、竹東、橫山、九讚頭、合興站、富貴站、內灣站共9站。

4.這是柴油小火車,假日有4節,平日兩節,無廣播系統,可詢問一同搭乘的旅客地點為何。

5.內灣站是終點站,有內灣吊橋景點及老街很熱鬧,合興站則結合休閒光光產業,有浪漫的愛情風。

開車前往路線:

1.先到薰衣草森林。請開車由3號高速公路下關西交流道,

再走台二線往內灣方向(勝興車站就在這附近)到天然谷就到了。

2.返回路線與來時路線相同,就會經過尖石北角吊橋(過橋有賣冰,商店布置可愛有FU.)。

3.可以到內灣老街補充營養後,就快到了合興車站啦!一日遊超讚ㄉ~

4.以下是合興車站相片~GO長長久久月台........

合興車站  

2014/5攝於合興站,這景點位於內灣終點站的前兩站,這裡情侶很多......

合興車站  

追求愛情的幸褔塔,有勇氣請上來噹噹~

合興車站  

歲月如鐘擺,唯獨我在這裡一直守候.....

合興車站  

這是另外一節車廂,可以吃冰淇淋....還是愛情風。

 

文章標籤

wen-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文獻「新竹縣志初稿」(清光緒23年,1898)記載:「拱天宮在白沙墩莊,距竹城□□里,同治二年(1863)建,廟宇三十四坪九合七勺、地基二百九十七坪。」

白沙屯媽祖南巡三大特色為:歷史最久、距離最遠、路程不定,而這個進香儀式的時間也有相當差異。如表列2006年是農曆正月18日出發到正月28日回宮,但2007年就是農曆3月4日出發到3月15日回宮。而進香路線沒事先規劃,完全由神轎內媽祖指示轎夫前進。神轎也亦於一般木製大轎,以輕便的竹籐製作,小巧靈活方便行走鄉間小道與進出民宅。而進香時媽祖聖轎全程由徒步信徒扛著,並不時交換。近幾年參加全程進香的將近三千人,而信徒團隊不只拱天宮周邊南庄北庄,還有來自全省各地的民眾,這些信眾也自稱「白沙屯人」,這些外來人有些也擔任進香團隊的重要幹部,形成堅固的信仰圈社群。http://www.mlc.gov.tw/folklore/index-1.asp?Parser=99,6,126,28,,,1

自台鐵竹南車站開始有條西部幹線一分為二成為海線及山線兩條軌道進行著,整條西部幹線鐵路完整的連結苗栗以南包括著大台中地區直到彰化車站為止。

這一條西部幹線包含著海的柔情與山的堅毅風情,用一張車票一個背包一台相機,開始了我們對台灣鐵道文化的探險之旅呢。

請搭乘台鐵至竹南站轉海線以南(到彰化等地路線),並在白沙屯車站下車,步行15分鐘可以到白沙屯拱天宮

拱天宮最近興建完工香客大樓,就往這棟大樓的後方建築走去就是白沙屯風車海邊,真是夕陽無限好,黃昏更燦爛呢。

白沙屯是風車最密集的地區,共有23支,當地人士說,靠海線以閩南人居多,靠山線則以客家人居多,海邊風大,適合午後賞景,預計時間共2小時,下班列車時間要先記下來喔!

白沙屯拱天宮  

2014/5攝於白沙屯拱天宮

白沙屯媽祖進香  

白沙屯是濱海為數最多的風車有23支喔

白沙屯媽組進香  

這是我見過最美的夕陽

 

 

文章標籤

wen-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崎頂一、二號隧道,俗稱:子母隧道。位於崎頂車站出口處,向左方上觀景台後,向下風處前行即可。

 

「1928 年(昭和 3 年),香山到竹南的鐵路新線完工,新線在崎頂開鑿一號、二號隧道,並在二號隧道南端設崎頂信號場(號誌站),負責交會列車管制。」http://www.mlc.gov.tw/build/index-1.asp?Parser=99,6,30,27,,,17,2,,,,,,1

 

「一九四五年三月二十三日至六月二十一日美機大量轟炸台灣,完全封鎖台灣,使台灣無法以陸軍支援沖繩,雖然台灣進駐大量日本空軍乘隙飛往沖繩支援地面作戰,也無法挽回失敗的下場。」http://www.taiwanus.net/history/4/113.htm

 

由於,隧道沿途較為幽靜宜人,如果感覺孤單可找伴同行,全程來回30分鐘即可走完。

 

若午後時間許可,別忘記到崎頂海水域場去看夕陽之美,路線由崎頂車站出口處,對面月台另一個出口往前方小路直走再左轉,注意有往浴場指標走約走5分鐘,不久後出大馬路口再往右走,過大馬路會看見大型拱門,請往前並靠左方叉路往右行就會聞到海的味道。

背包客搭火車要注意回程時間,估計這兩個景點,需要花費3小時。

歷史景點  

201404攝於崎頂子母隧道。隧道面壁滲水及白色結晶礦物,為處可見。

台灣歷史  

隧道口以三層混凝土磚收邊,並發現彈孔射擊的痕跡。

台灣歷史  

崎頂海水浴場的夕陽真是令人懷念。

 

 

 

文章標籤

wen-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